网站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0512-87662016
你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业务培训

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

发布日期:2012-04-24 10:07信息来源:360图书馆纸张研究员:中纸在线

以前常常听到有人说,哪家企业的管理机制如何好、如何科学,言语之间充满了向往;每每听到这些时我也曾同其一起向往,如痴如醉。 

带着这种羡慕与向往,我开始研究他们,研究他们到底神奇在何处。随着研究渐渐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们时,我觉得我错了;其实他们的机制没有什么神奇而伟大,或者说他们的神奇与伟大在于归于平凡——归于踏踏实实的施行。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公司在学习这些机制时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他们把目光盯错了地方。 

无论这套体系有多科学,它有其适用的环境;无论你的体系有多不科学,它也有它的存在因由。所以说存在即是有道理。研究企业的管理,不应该把目光盯在理论体系科学与否,哪里有没有漏洞等等,把目光盯在哪里呢?盯在执行落实。即使你的理论体系再不完善,但你就是把它完全的落地了、落扎实了,那么就会发挥出你想不到的效果;同理,理论体系再科学,一套接着一套,但没落下去,浮在了表面又能有几分效果? 

其实我说的这些大家都懂,但为什么还是犯错误呢?我想症结可能有三个现象的伴生结果: 

一是盲从; 

所谓病急乱投医,越是在乎越是紧张,也就越是容易犯了盲从的错误;看到好的东西就想拿过来用,而往往忽略了环境合宜与否。 

二是遇到难题喜欢迂回的心里; 

不得不说的一个事实是,人的心里都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在接受的同时在潜意识里会拒绝某些东西,特别是在群体作用下,这样本身接受的理论工具就是不可能健全; 

但即使这样在推动的过程中,也不会一帆风顺,在遇到阻力之后(尤其是在促及敏感点的时候),常常选择的是迂回,再次打着因地制宜的招牌作出调整;调整后的东西就会发生其本身的脱节,这样在执行中就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此时在执行时候,注意力就发生了转移,迷失了本来的初衷。从本来应该努力去推进执行转移到为执行救火,总是在协调,在梳理流程;可以说迂回造成的后果是,公司始终在重复的造轮子,而不是推动或坚固轮子。 

然而越是这种时候,人们越是不容易跳出圈子,在圈子里边都在努力的忙碌,没有人会发现大家只是在圈子里边满头大汗的原地打转。 

三是一点点攀比心的作祟。不可否认,当看到别人的东西好时,会有一点点羡慕的心理,从而想同样拥有,所以很容易发生这件借来的袈裟只是披在身上好看而已,根本就没有当回事情。说得难听一点叫叶公好龙,不要有任何怀疑,这肯定在每一个人身边都在发生。 

其实这三个原因(或者说是现象)往往是伴生的,在这综合的因素引导下,执行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深入了就会痛,痛就不好了,不受欢迎了,就从人参果变成了洪水猛兽,这或许才是执行之痛深层次的东西。 

分析这三个原因主要想说明一个问题,管理在执行中容易发生初衷偏离,而且是隐性的;从执行落实到执行救火,虽然整天在忙,其实管理能力和效果并没有丝毫的进步; 

个人认为判断这样的情况是否存在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管理的好坏完全依靠人在运作,而不是岗位,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岗位管理效果差异性非常大;我认为如果一个成功的管理,同样的岗位无论什么人来做,其效果的差异性是不应会太大,更多的是管理风格的不同而已。 

说这些都是后话,与本文的论点关系并不大;回到本文论点来说,管理的好坏,效果的突出与否,关键就在执行上;体系可以不健全,但每健全一块必须得落下去,不能急躁,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一味的迂回,方向不能动摇,原则不能动摇;落好落稳之后再考虑其他的,步子不一定多大,但每一步的脚印踩的都要深。 

很喜欢一句话:什么是不平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什么是好的管理呢?把管理中的每件事情做好了,切切实实,不浮夸,就是不好的管理;什么是好的管理者呢?我认为:敢于正视自己,在浮夸面前敢担当,即使走姿势很难看,但能够领着兄弟们把落的很扎实的人,就是好的管理者; 

透视管理,不用非要盯着多先进的理论,只要时刻盯着如何实现管理目的即可;还原管理效果的本真,不在理论,在执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怎样管理树上的猴子?
约稿/发稿/频道合作/软文推广 联系人:白敬波 电话:0512-87662015 QQ:398417193

共0条 [查看全部]相关评论

好评
0%0
中评
0%0
差评
0%0
 好评   中评   差评
    匿名发表